清汪承霈《花卉杂蔬图册》以山药、萝卜、莲蓬等十二种日常蔬果入画,在清代宫廷绘画中独树一帜。汪承霈出身名门,善诗词书法,其画作既承宫廷工整细腻之风,又融文人雅趣,成为“文人化宫廷画”的典范。
画册题材选择颇具深意。传统宫廷画多以牡丹、仙鹤等祥瑞符号彰显富贵,而汪承霈却聚焦市井蔬果,通过工笔细描赋予其审美价值。萝卜表皮褶皱、葡萄晶莹透光,均以“没骨法”晕染,凸显鲜活质感。蔬果的“生长—成熟—采摘”过程,暗合自然规律,石榴裂籽、莲蓬枯萎,既写实又隐喻生命轮回。竹笋破土象征文人志气,藕之中通暗合君子品格,市井之物由此升华为精神象征。
技法上,汪承霈以“细笔勾勒,层层晕染”见长。游丝描勾勒轮廓,线条纤细而刚柔相济;设色采用浅绛与没骨结合,淡赭石打底,花青、藤黄点染,色调清新淡雅。构图则突破传统“折枝花”视角,采用“多时空组合”,如春日樱桃与秋日柿子同框,通过物象穿插营造“四时同现”的视觉趣味。
文化意蕴层面,画册解构了宫廷祥瑞画的程式化,以“卑贱”蔬果表达对自然生命的敬畏。题端“璚芳登实”取自《楚辞》,将蔬果比作“玉英”,赋予超凡品格,拓展了文人画题材边界。蔬果的新鲜与枯萎构成时间维度对比,册页翻阅的动作更强化了时间的流动性,使观者成为时间的参与者。
此作在清代画坛虽因风格“中间化”未受广泛关注,却在当代重获审视价值。它以日常之物消解艺术与生活的界限,为水墨创作提供“以俗为雅”的范本,其“慢生长”的蔬果意象,亦成为疗愈现代快节奏焦虑的诗意回应。
简配资-简配资官网-专业股票配资论坛-配资资深股票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